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傅二石谈父亲傅抱石:画画时一块黄得发黑的擦汗布

2017-08-06 17:20:22

来源: 澎湃新闻网 作者: 傅二石

2017年7月31日下午2点,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先生因病于南京去世,享年81岁。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又缺少了一位在场者和见证人。三年前(2014年8月15日),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的“踪迹大化——傅抱石艺术回顾展”,傅二石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和研讨会并发言。在发言中,傅二石先生回忆的父亲傅抱石作品的创作历程、自己对父亲作品的体会,以及生活点滴。其中提及傅抱石的两张以瀑布为主题的作品,并以此解析其笔墨研究。如今,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我们仅通过傅二石先生的发言缅怀他。

傅二石先生在“踪迹大化——傅抱石艺术回顾展”开幕式上致辞

傅二石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我是昨天从南京坐的高速铁路到这儿来。今天来到这里参加这个展览的开幕式我特别兴奋,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廖夫人(徐悲鸿之妻廖静文)亲自到场,我向您致敬。这对我来讲是特别有感受的,在展览会上和廖夫人同时在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记得有一次在新加坡出席展览的时候,在那里听见廖夫人在展览会上很激动地发言,我当时都流眼泪了。后来她来到北京,有一次在保利举办一次我父亲的展览,廖夫人又到场。她每次都到场,年纪这么大,九十多岁了。今天我看见她的时候就非常有一种尊敬的感情,觉得这样一个人物能够始终保持着健康的状态,而且有这样一种对艺术家、对所有的艺术活动,只要是与悲鸿大师有关或者与其他大师有关,她能够参加的总是参加,这一点是令我们特别敬佩的。

傅抱石全家在重庆金刚坡下“山斋”合影(约1941~1942年摄)

今天这个展览,我要说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刚才王院长(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已经说了,他们这里有一个计划,还有专题,专题就是山水画,因此他们从南京借来了一些我父亲的山水画作品。同时因为今年(2014年)正好是我父亲110周年的诞辰,因此他们又扩大了这个展览的内容,花了很大的精力、花了不小的代价,收集了我父亲几十年前,六七十年前出版的书籍。这些书籍原版他们今天都找到了不少,不是全部,但是找了不少。我敬佩他们这种精神,原版的书籍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父亲的辛勤劳动,他的创造不仅仅是一个方面,不仅仅是作画一个方面,他在美术理论上也做了很多工作,贡献也不小。刚才王院长也提到了,我父亲他一生的艺术成就被大家所公认。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四川,这些人他们是不是都留下那么多精彩的描绘巴山蜀水的画呢?这就不一定了。我父亲在四川的时候岁数并不太大,他刚进四川的时候30多岁,离开四川的时候40多,在四川待了八年。这八年中,他的收获是很多的,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自己的绘画数量也很多。我们住在重庆金刚坡住了8年,我那时候是个小孩,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两个男孩,高一点的是我哥哥傅小石,矮一点的就是我。从几岁到十来岁,年龄是很小的。但是我那时候每天都看见我父亲在一个很艰苦很简陋的画室,说画室是好听的,实际上是很简陋的一个房子。我父亲每天画画都要题上落于重庆西江金刚坡下抱石山斋,那就是抱石山斋的原址。

潇潇暮雨,傅抱石,1945年,103.5cm×59.4cm,设色纸本轴

就在那个环境里,夏天热的不得了,还经常下雨。下雨给我父亲带来的好处不少,大家可以看到好多张雨里的作品,那是我父亲所爱画的题材。在最后面楼下进门最里边一张叫做《潇潇暮雨》,这张画我跟别人说,来到这个展览会上请多看这张,这张画是有代表性的。当时它在社会上亮相的时候反应很强烈,因为那张画描绘的是古已有之的一个意境,潇潇暮雨巴山蜀水。巴山蜀水当中雨水是很多的,晚上经常下雨。古代的诗人经常有巴山夜雨这个词,我父亲也画了很多张画。下面这张画,我父亲在四川八年,他的体会真是深刻,画的意境确实很逼真。如果你在那儿生活过的话,你就会感到那张画确实是能打动人的。他画的周围的环境是非常典型的,我在那里待了八年,不是每天晚上,三天两天总要下雨的。下雨之后山里面那种阴暗阴沉,那种潮湿,那种昏暗,环境当中,半山上有亮,底下有红衣和尚从山道上回庙里去。

那么这样一张画为什么能够激动那么多人呢?当时为什么会在观众当中引起这么强烈的反映呢?就是因为中国画虽然说是用笔墨来表现,但是朝代不同笔墨就不同,我父亲就是冲着这个画了这张画。他用新的笔墨画了老的题材,巴山蜀水是三千年不变的,但是笔墨是会变的。我父亲在1945年画的这张画,他画这张画脑子里面想到的是每天晚上出门的时候要淋雨。你在家里睡觉的时候看着月亮会有听见风雨声,那么这是经常的一个生活体验,但是我父亲用他独特的笔墨来表现这样一个情景。你要是在里边找笔墨中锋、找侧锋、找什么锋,你将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你找不到。但是他是用笔墨勾勒出来的,皴法也是比较随意的,特有的皴法。在这样一种处理方法出来的意境画面感和古人就不太一样了。所以这张画我是多次在展览中看见,每次展览我总要看这张画。只要是拿出来,这是傅抱石的代表作,《潇潇暮雨》,当然还有其它雨景,都是很有名的。那么这一次展览会,你来到这个展览,来参观这个展览会,只要在这张画前多待一会儿,在这里面有所体会,我觉得你就算没白来,对傅抱石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所以说这个展览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也非常高兴。

傅二石先生在“踪迹大化——傅抱石艺术回顾展”研讨会谈父亲的艺术

傅二石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有两张画可能是大家不一定重视,这个展览馆到南博去谈判借展品的时候,他们借了好几十幅就没借这两幅,所以他们给我寄了这本书的简单样稿要我同意他们来印。我就提了两个建议,其中一个建议是应当重视这两张画,我告诉他这两张画有独特性,不仔细看可能不会注意到,但如果仔细看会吓一跳,中国画用毛笔来画,毛笔的笔墨功夫在画面上怎么表现,你只要看这两张画就不能不有所启发。

二老观瀑,傅抱石,127.7 cm×65 cm ,设色纸本立轴

在这两张画上面找皴法、找线、找毛笔的中锋侧锋,通通找不到。但是这是两张很成功的画,它没有主题,它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它的主题。画的就是傅抱石胸中的丘壑,这个好像不用解释,他胸中想什么,他想表现什么,他就用毛笔在纸上表现出来了。只不过用毛笔的笔法是非常奇特的,可以用“奇特”两个字。

观瀑图,傅抱石,109 cm×62.2 cm ,设色纸本立轴

中国画一千多年以来的毛笔使用总结起来有多少种用笔方法,在这件作品上你都会发现新意无穷。我相信画面中的这两块石头除了傅抱石以外没有人能画出来。这两块石头,你去找他的线条,找不到,你只能找到块状的墨,浓浓淡淡的墨。我们不从其他任何标准要求,这两块石头要质感有质感、要形状有形状。我敢说这两块石头你用其它任何一种方法都达不到这样气韵生动的效果。不是因为傅抱石是我父亲我就夸张了,大家应该客观看待问题,中国画的笔墨问题是会永远争论下去的,但是我觉得你们在这里研究傅抱石山水画,研究傅抱石,这样两张画在笔墨上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在风格上的独特表现,是不是应该重视一下呢?我觉得应该重视。所以我的建议起了作用了,要不然没有这两张画了。现在你们看到这两张画是不是多余的,我觉得不是多余的。这是五十年代的画,没写一个字,就是因为他想保留下来,写字以后容易失踪。你看看这两张画的用笔,酣畅淋漓,磅礴大气,我们经常用这类词形容山水画,但是有哪张画能够名副其实符合这个词的词意。

画水是我父亲拿手的,他画雨画水都非常强,尤其是水口,我记得黄公望曾经说过一句话:“画山水以水口为最难”。他为什么说这个话?为什么特别强调水口最为难画呢?一定有道理。我父亲一辈子下了大工夫画水,他把《天池飞瀑》画了好几张,他画水的时候动作也是很猛的,所以有人说他画画不像画画。他拿个大笔,夏天的时候衣服都扒光,我从小在他身边,看他画画。他唯一的一件不能少的东西就是一块黄得发黑的擦汗布,那时候没有空调,连扇子也不能用,画画的时候两只手要忙,擦汗怎么办?所以那块布也很是破旧。他光着上身,用大毛笔涂墨,创作这些作品的速度都是很快的,不需要画很久,他事先胸有成竹,下笔才能迅速成画。

(本文原刊于北京画院公众号)

“踪迹大化——傅抱石艺术回顾展”展览现场


  • 扫描上面二维码 加小编微信
  • “中华国粹在线”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返回栏目首页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发标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

热门推荐

推荐作品

精彩图片

最新文章

推荐艺术家

48小时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