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
中国企业家书画家联谊会官方网站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书法研究院官方网站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香港文化艺术联合会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戏剧变脸,年轻人买不买账?
2013-06-11 22:13:24 来源: 作者: 【 】 浏览:773次 评论:0
    京剧《图兰朵公主》保留了京剧固有的原汁原味,加入芭蕾、歌剧、流行音乐等元素;越剧《家》、《第一次亲密接触》尝试了改编现代名著和网络故事;青春版《牡丹亭》还原了昆曲的雅致和神韵;黄梅戏随着新排的《公司》推出黄梅剧概念……戏剧都在变,他们一往情深地为年轻人在变,他们想把已经漠视戏剧成习惯的年轻人变为年轻观众。在名家云集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记者终于有机会问问各个改革者们:年轻人,他们买这些改革的单吗?

  对话人:吴江,中国京剧院院长,《图兰朵公主》编剧
  曹其敬,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导演
  赵志刚,国家一级演员,“越剧王子”

  焦点一:戏剧在题材、唱腔、身段各方面进行变脸是为了取悦年轻观众?
  吴江: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这个倒是很正常。京剧从一开始就是多元化、多样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一种模式。但从《图兰朵》看,变化受到观众欢迎,很多人就从《图兰朵》开始去了解和喜欢京剧

  曹其敬: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不可能一味地去表现那些老题材老调子。当然一个剧种有一些最基本的底线,本质的东西是不能变的,不能去破坏一些原则,也不能随便信手拈来,在保留的基础上才能超越。从观众的反响来说,年轻的观众很喜欢一些新戏,很多人以前没有看过一些经典的剧目,他们会对我们说,原来京剧这样好看!

  赵志刚:从观众的延续性上,创新自然考虑年轻人多点。所以我们尝试了《家》、《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样的题材。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逐渐多起来。浙大有个学生对我说,看《第一次亲密接触》纯属巧合,本来他是因为外面冷剧场里有暖气进来,打算暖暖身子就走。没想到从头看到了尾,而且看的时候也哭了。从我们校园巡演后,走出剧场的许多年轻人都说,我爱上了越剧。
  焦点二:年轻人时下的文化消费心理是怎样的?
  吴江:当代流行文化是没有根的,没有祖宗。中国民族文化是传承而来的,文化的创新只能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去模仿。现在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矫枉过正现象。世界各国现在都在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现在的年轻人却好像觉得凡是中国传统的、历史的东西就必须踩在脚底下。中国很多人知道莎士比亚,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汤显祖?所以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现状,一代骂一代。当然我不会去埋怨这个社会,只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去完善我们自身的东西,去完善我们自己团体的艺术质量。不过我也明确这样的时代需要什么,提倡什么。

  曹其敬:年轻人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小资、白领和大学生、打工者就会有不一样的审美要求。但是年轻人总是希望获得丰富活泼的东西,里面有非常多的文化信息,不喜欢死板刻意的东西。他们会想着去寻找那些综合的艺术方式,当中有很丰富的元素,所以我们的新戏也在摸索年轻人的文化消费心理,因为原因很简单,现在那种闭着眼睛在戏院里面拍着鼓点看戏的老人们真的越来越少了,京剧还得靠年轻人支持啊。

  赵志刚:《家》、《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大学巡演时,我和年轻人接触较多。他们绝大多数从来没有接触过戏曲,印象中戏曲就是节奏奇慢、拖沓,属于父母辈的东西。年轻人都有个从众心理,十个人里八个在谈论流行音乐,那剩下两个喜欢戏曲的也会去找周杰伦的CD加入这个大讨论氛围中。所以我们要争取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戏曲,谈论戏曲。
  焦点三:年轻人对戏曲反映有什么变化?
  吴江:应该说北京年轻人对京剧的态度比起以前有了很多变化,很多白领、大学生开始喜欢京剧,喜欢传统文化。我举个例子,以前我们一场戏平均可以有七千元的收入,现在可以上升到三万元,而老戏迷一般来说没有很好的经济支撑,还是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戏院的缘故。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信心,这是我做一切事情的根本动力。但是还是需要我们去争取,一个一个去争取,只有这样才能有前景。

  曹其敬:只有把京剧放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才可能意识到这是京剧。因为他们的生活和戏曲比较远,一些流行的东西离他们比较近,所以他们可以去探寻,京剧现在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赵志刚:只要是好的,年轻人就喜欢,只要他了解,他肯定会掏钱去看。我们上次在北大演出是售票的。当时担心越剧在北方有没有地域隔阂,又赶上临近期末考试。没想到,剧场里依然坐了8成人。上海剧场在演出运作上,几乎没有送票,其中年轻人的购票率不低。
  焦点四: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与戏曲的距离有多大?
  吴江:京剧不仅是戏,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文化的东西。很多大的科学家和各个部门的领导都非常喜欢京戏。事实证明,没有一点深厚的人生阅历,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不可能真正去了解京剧艺术。所以我没有一味去媚俗和迎合年轻观众,应该说引导的成分更加多一些。

  曹其敬:还是要送戏进大学,只有让年轻人接触了解才能谈得上热爱。比如《典妻》在宁波大学做商业演出,有很多的大学生买票进去看,只有了解接触才能吸引观众。“愿者上钩”这样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下是行不通的。我认为年轻人当中那些文化层次高的的群体,可以从京剧中吸取很大部分的营养。中国戏曲文化和水墨画其实是很写意的东西,不像电视剧那样去讲述一个完完整整的故事,而是以一当十,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想象力,可以刺激一个人对事件的探究,这些和当代年轻人的一些精神需要是相似的。

  赵志刚:戏曲吸引更多年轻人除了本身要做得美,要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外,在宣传上也要打破陈规,挑能吸引他们眼球的角度。比如上回我们挑“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女主角,就有很多漂亮女孩报名。同时也要媒体多给戏曲关注,宣传运作是戏曲的新课题。

Tags:戏剧 变脸 年轻人 不买账 责任编辑:yimaneil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京剧艺术的创新与继承 下一篇别让戏剧离观众越来越远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