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百科
中国企业家书画家联谊会官方网站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权威的中国书画名家大百科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书法研究院官方网站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香港文化艺术联合会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昆剧表演艺术的“乾嘉传统”及其传承
2013-06-11 22:09:58 来源: 作者: 【 】 浏览:299次 评论:0
  昆剧的历史算起来近五百年了,但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昆剧表演艺术,从“传统”上去追溯可靠的形成期则是在清中叶的乾隆、嘉庆时期。我们把在这时期形成的昆剧艺术的传统,习惯上称做“乾嘉传统”。以苏州为中心的南方昆剧二百年来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近代发扬光大,直接影响到现在的昆剧表演艺术。乾嘉传统是在昆剧由全本戏向折子戏转折的时期中形成的,以折子戏为表演艺术的基础,包括对折子戏的加工、提高、适宜于表演;职业戏班空前活跃,使昆剧表演深入民间;唱念做表演上的重视规范,表演体制趋于相对稳定;同时也重视艺术的传承延续。所以说,研究昆剧的表演艺术应从乾嘉传统做起,它是近代昆剧表演艺术形成的根本。过去,我们不太重视对它的研究,一讲起昆剧表演好像原来就是如此规范,或从美学去解释,徒存鉴赏而已。本文试对乾嘉传统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以期有志者同研。

  (一)形成折子戏的演出传统,全面推进了表演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正是昆剧文学趋于衰落的时期,自清初的苏州派作家和“南洪北孔”以后,昆剧文学创作处于低潮,而昆剧的演出却在民间得到很大的发展。演出的剧目即是二、三百年以来积累下的大量的传统剧目。昆剧的演出历来有“点戏”的传统,在演全本戏的时代,就流行从全本中“点”出几折戏演出,以满足欣赏者的爱好和特定节庆的需要。乾嘉时期基本无新戏目可演,艺人们就从传统剧目中精心选演折子,对家喻户晓的剧目进行加工提高。特别讲究表演艺术,渐渐地引起观众的兴趣;有时将全本戏中的重要折子经选择后串一起演出,也同样在观众中和社会上产生了影响。折子戏演出对推动表演艺术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

  在明代的演出中,就有“叫绝”的折子戏“力作”,如张岱所记的《白兔记》的《磨房》《撇池》《送子》《出猎》四折“科诨曲白,妙入筋髓”(《陶庵梦忆》“严助庙”);又如祁彪佳所云《浣纱记》的《采莲》,钱德舆“尽出家乐”搬演(《祁忠敏公日记》“已卯弃录”)。当时搬演折子就专在表演上着意,清康熙末欣赏折子戏艺术的风气已在蔓延,艺人们也就倾技在折子戏表演中献艺,由此在乾、嘉时期,昆剧演出出现了新的风貌。

  昆剧以传奇为脚本,但折子戏的演出却以艺人们手抄的梨园本为依据。梨园本是一种演出“改本”,是按艺人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不断地修改的,修改的宗旨十分明确:为了表演。艺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杰出的身怀绝技又睿智过人。他们的“改本”从演出效果看都超过文学原本,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思想内容,丰满艺术形象。艺人的“改本”自然会遭到文人士的反对,但也无伤大雅,没改好的会淘汰,改好的会流传,流传至今的四百余出折子戏,无不闪耀着历代艺人智慧的光辉。

  所谓“乾嘉传统”,折子戏是个标志,而改本却是个艺术创造。就拿大家所熟悉的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中的第七出《闺塾》来说,昆剧演出叫《学堂》。原先《牡丹亭》传奇改本有几种,《六十种曲》硕园改本《闺塾》为第四折,陈最良念诗上场开始,接着是杜宝延师,当天就开讲《诗经》,[掉角儿]一曲唱罢,即接[尾声],草草了事。以陈最良为主角把《腐叹》《延师》的情节凑进来,越发地迂腐了。冯梦龙改本为《传经习字》,把《肃苑》春香上场移接过来,春香有唱、有念、有白,生动活泼多了。昆剧的演出本就从春香唱[一江风]上场开始,用了冯梦龙的改法,将她从《肃苑》里借来,但仍用汤显祖原词,稍加删削。春香奉杜丽娘之命,吩咐花郎打扫花径,准备去游园,是《学堂》与《游园》之间的戏,后人演出要删掉《肃苑》,但又舍不得春香的戏,艺人借来作为《学堂》上场,念白改了几句,接得天衣无缝,把《学堂》这折戏装点得更出色了(见徐凌云《昆剧表剧一得》)。折子戏的“改本”既尊重原作,又不是不能动原本。这样的改动于思想性、艺术性都有提高,并使结构紧凑,情节热闹,人物形象鲜灵活跳,使贴旦的表演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折子戏“改本”动结构,删人物,重穿插,详细节,甚至在无戏处造戏,使简单的过场戏成为一折丰富的小戏,都是为了表演的需要。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从全本戏中选出折子,精细加工,也就成了“传统”。这在当时蔚为风气,称做“摘锦”,即“摘取”一本之“锦”,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摘锦”选本。如明末菰芦钓叟编的《醉怡情》选剧四十种,每种选四出共一百六十出:清玩花主人选、钱德苍续选的《缀白裘》收乾隆时流行的剧目八十八种,选折子四百八十九出,内昆腔四百三十出,曲白皆全,是当时昆剧的大戏考;清叶堂编有《纳书楹曲谱》收折子戏三百余折。乾嘉以来流传的折子戏囊括其中,而今所谓昆剧折子四百余出也是由此而来的。

Tags:昆剧 表演艺术 乾嘉 传统 及其 传承 责任编辑:yimaneil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戏曲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 下一篇如何继承程派艺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书画名家百科